Back to Dreamland

Friday, July 08, 2005

我眼中的新加坡

先生最近拿到一个去新加坡工作的机会,在正式接受之前,我们决定先去新加坡看一看。

于是翻遍了图书馆和Barnes & Noble有关新加坡的旅游资料,为三天的观光作准备。书里描绘的是一个整洁文明、迅猛发达、生活丰富的热带梦想之国,充满了诱惑。揣著很多要看的地方、要做的事和要尝的食物,我们兴冲冲和寒冷的新泽西作别,期盼著领略南方亮丽的阳光。

新加坡距离赤道很近,空气闷热潮湿,似乎是凝滞不动的。也是这样的气候,孕育出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植物。秀颀的椰子树随处可见。另有一种蓬勃伸展的大树,令我想起西兰花的形状,在离地较近的蝤劲枝干上有根生下来,大约是榕树。更有许多热带花朵,或色彩艳丽,或造型奇异,或馥郁芬芳。走在街上,仿佛徜徉在一个藏著许多惊喜的热带植物园。只可惜空气的污染让花草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。

最喜欢的新加坡景点,是位于Suntec City的“富裕之泉”。每天晚上有激光与音乐结合的喷泉表演。中央喷泉的顶上架置著一个巨大的金属圆环,变幻的水流会沿圆环四周倾注而下,水势大小不同,时而似盛夏激情的骤雨,时而似春天绵柔的细丝。与此同时,在中心喷泉的扇形水幕上,激光投射出雨滴打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和一圈圈涟漪微微漾开,伴著玲玲盈耳的乐声,宛若一道恬适的风景,令人忘了城市的燥热和喧嚣。

新加坡港的水滨公园,在夜间也是一个幽静的去处。白日的暑气渐渐退去,些许微风摇得灯光朦胧,椰影绰约。对岸金融区的摩天大厦似一幅挂在深蓝天幕上的画,仿佛伸手可及。情侣们在水波拍岸的如令韵致里,呢哝著夜的温柔。

到新加坡的游客,莫不惊诧于这座城市众多的购物中心。最密集是在乌节路一带。规模较大的购物城,从地下到地上有五六层。商品品牌的丰富与纽约不相上下,店面的灯光通常很华丽,价格也不菲。乌节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,除外国游客和年轻摩登的新加坡逛街族,再多就是菲佣。她们通常周末不用工作,繁华的乌节路就成了同乡聚会的最好场所。几十人相约一起,东嚷西和,讲著家乡的和城市的变幻的故事,热闹的方言流淌在街市新鲜的情绪里。据说近来新加坡政府有意驱散菲佣在乌节路上的同乡会,这样独特的街景也就不甚多见了。

我们在新加坡购物,最大的收获是中文书籍。Bugis地铁站附近有一个图书城,十几家大大小小的书店、音像店集中在一起,像一个小的文化广场。其中一家叫上海的书局,大陆书按标价四折以新圆计,港台书则两折,简直便宜得诱人。我们每天一有空就朝那儿跑,乐颠颠抱了一大堆小说、传记、菜谱、杂志,好像白捡的似的。

除了购物,新加坡另一吸引游客的卖点则是吃。要了解新加坡的饮食文化,遍布大街小巷的食坊是必要造访的。新加坡的食坊分无空调和有空调的两类。无空调的通常靠近居民区,比较简陋。有空调的大部分在购物中心的底层,干净明亮,规模大的有几十个摊点,让人眼花缭乱。一个食坊里,卖粥粉面饭和果汁冷饮的铺位都有。花几个新圆就可以饱餐一顿,还有饮料、甜点,颇为经济。最喜欢是乌节路上义安城底层的食坊,那里日式、广式、台式、马来、海南的各种风味小吃,让人挑花了眼,恨不得每个都尝过来。现场烘制的红豆夹饼热腾腾甜而不腻。冷饮七彩布丁则是由爽滑的嫩豆腐加八宝豆混制而成,捧上一杯,坐在落地的玻璃橱窗前看五颜六色的人们走过,很是惬意。

新加坡城市不大,地铁和出租车都很方便。地铁站台上的玻璃墙最值得赞赏借鉴。它们将乘客与铁轨隔开,避免发生乘客跌落轨道的意外。出租车在当地非常便宜。但奇怪的是,车子不是满街随便招手就拦来的,而是要到指定的出租车站点排队等候。更不可理解的是,在下班的高峰,明明见空车驶过,却没有一辆停下来,原来很多司机认为短途挣钱少,而专等电话叫车的生意。

新加坡人系安全带的观念淡漠令我们惊诧。有些车后座的安全带根本就是坏的。司机满不在乎地说:“不用系安全带啦,又没警察。”我亲眼目睹一个司机将安全带示意性地斜挂在胸前,却并不扣上。

新加坡最闻名于世的大概是它条目繁多的规矩和罚款。比如,过街要走人行横道,搭乘地铁要先下后上,甚至用完厕所要冲水都列为明文。最有趣的一条是,如果在自己家裸体,被对面的居民看到,也要罚款。第一天早上逛街,正和先生说着“要走人行横道”,见两位盘著中式发髻的老太太匆匆地从马路对面横穿过来,一时目瞪口呆,心想老人家怎这么不守规矩。后来见到更多的人们拣车子空隙随时随地横穿马路,才知这在新加坡是司空见惯的了。在地铁站,候车的人们见车门一开便蜂拥而上,乘客只有逆著人流拼命努力才得以脱身。看着周遭拥挤的华人面孔,感觉仿佛到了北京。在新加坡的几天,到过很多先进和落后的不同街区,从来没有见到一个警察,更不用提罚款了。

短短的三天里,我们抽空参观了几处私人公寓和政府建造的住宅群。位于黄金地段乌节路附近的三处私人公寓,大小略有差异,厨房和浴室的基本设施都比较齐全,也有窗式空调和公共泳池。其中两处的环境有绿树掩映,与喧闹的街市隔离。租金的昂贵和纽约近郊相似,不是一般新加坡民众能承担得起的。位于东海岸的一套三居室的政府公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新加坡政府修建了很多高层住宅群,以较低价格租给普通居民。住宅群的底楼都是小商店和食摊,华灯初上时,住宅区内人声鼎沸,一派繁荣景象。位于四层楼上的套间装著铁栅栏门和铁窗扇叶,非常压抑。室内除了两个洗手水池和蹲式厕所外,没有任何冰箱、炉灶之类基本设施。我不禁诧异于新加坡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。当我们离开那片住宅时,看着一栋栋整齐的高楼,荧白的灯光将新加坡晃成一个不眠的都市,谁能想象那一扇扇窗后看不见的拥挤和贫苦呢?想起很多街区公共厕所门口坐著的收费老太太;想起和刚刚所见一样简陋阴暗的厕所,还有额外收费的卫生纸;想起住宅楼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如万国旗般摇曳;想起地铁站人们脸上庸怠的面容和漠然的眼神,我不尤觉得仿佛身处在中国的某个城市。白天在新加坡的象征merlion附近,看到大桥阴凉下几十个躲避炎热的无家可归者。他们的肤色较深,或许是从马来、印尼或菲律宾等地来构筑梦想的。也许将来有一天能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,住上这样的政府住宅,就是他们的梦想罢。

带著新加坡留给我们的欣喜和失望,回到仿佛阔别许久的美国。当我们的飞机降落在纽瓦克机场时,夕阳正将绚烂的色彩尽情泼洒在西边的云朵上,那一刻,我心中溢满了从未有过的感动,我是多么怀念这洁净的天空和祥和的家的温馨啊。

新加坡是一个恍惚的传说,有著旅游书渲染的美丽,和美丽掩盖不住的生活。

(写于2001年2月)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